
在临沂客户端讯7月的平邑县武台镇,5万亩黄桃硕果满枝,新采摘下来的鲜果几小时内便被送入罐头车间完成“锁鲜”加工。随后,经智能物流网发往全国各地,完成了一颗桃子的“增值之旅”,这正是该县特色产业镇带动县域经济跃升的生动缩影。
如今,金银花、罐头、手套、木业等扎根乡土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平邑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渠道,是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构建起县域经济的“强劲脊梁”。

平邑县以“一镇一品”勾勒出特色产业集群图谱:郑城镇、流峪镇的金银花种植面积近70万亩,产量占全国的60%、交易量占80%,品牌价值突破322亿元;地方镇罐头产量占市场的30%以上,主导制定了全国首个水果罐头企业联盟标准;仲村镇年产劳保手套35亿副,占据全国市场的六成份额……这些数据背后,是该县特色产业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从粗放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蜕变。
回溯发展历程,平邑镇域特色产业曾深陷“成长的烦恼”:金银花产业面临“千年种植史”与现代需求的碰撞,分散种植导致品质参差,花农常遇“增产不增收”;罐头产业从家庭作坊起步,设备陈旧、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食品安全新要求;手套产业“小散弱”格局抗风险能力弱;木业则受困于资源利用率低、环保压力大等难题。
破局始于精准施策。去年以来,平邑县实施镇域经济突破发展三年行动和创新“链长制”推进模式,由县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绘制“一产业一图谱”,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协同发力机制。同时,针对不同产业痛点,“一链一策”靶向攻坚。金银花产业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为载体,持续完善食、药、美、医全链条,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改造破解产销难题;罐头产业聚焦规范整合与品质提升,用好“中国罐头之都”品牌拓展市场;手套产业向功能性、高端化转型,打造完整产业集群;木业则向绿色智造升级,引入全自动生产线提升附加值。

科技赋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从农业领域的物联网种植管理系统,到工业车间的无人化生产线,平邑推动“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的自动化设备让分拣效率提升5倍,物流成本降低50%;“特色产业带+直播基地”模式带动农村网络零售和跨境电商年销超亿单,全面打通产品出山“快速路”。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镇域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平邑县通过“育苗扶壮”工程,培育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培优塑强一批“链主”企业。期间,该县还深入挖掘优质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上市后备资源,构建起“雁阵齐飞”的产业生态共同体。“平邑金银花”“平邑罐头”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叫响全国, 龙头企业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建设研发平台,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跨越。

市场版图不断拓宽。线上,平邑县依托“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优势,建成“一园四带N点”的电商格局;线下,通过组织企业组团参加国内外展会,“罐头节”“金银花文化节”等活动,让平邑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一颗桃子的价值倍增,见证的是镇域经济活力的持续迸发。”平邑县委书记郑戏元表示,下一步,平邑将不断擦亮特色产业名片,让产业镇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春秀 通讯员 李苗
编辑: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