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江苏省泰兴市河失镇的抗战老兵陈祥官家中时,这位103岁的老人正坐在床边,给环绕在身边的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

1944年,为巩固和发展苏中、苏北、淮南根据地,新四军在淮安东南的车桥地区,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车桥战役。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和副师长叶飞,在车桥布下天罗地网。而芦家滩阻击战,正是车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军刚两年的陈祥官和战友们共同负责在芦家滩一带伏击日寇增援部队。芦苇荡卷着草叶沙沙作响,22岁的新四军战士陈祥官,攥紧了枪,伏在滩涂的掩体后。

当河面泛起异常涟漪,战士瞬间行动:一营死守公路,二营、三营抄起武器直扑河边。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在芦苇荡中炸响,河水被鲜血染红。

打扫战场时,陈祥官和战友们高唱自编战歌:“芦家滩泊,一片宽阔的草荡……几百余敌,全部歼光”,歌声里满是打跑侵略者的酣畅。一年后的兴化沙沟镇,硬仗再临。当地伪军借着“清乡”名义抢粮抢钱,陈祥官所在部队扛着山炮主攻,他抱着炸药包冲向炮楼。

激战一天一夜,伪军全被歼灭,伪军官被俘,只可惜,据点里的日军从水上逃脱。从1942年参军到最后抗战胜利,陈祥官跟着新四军打了无数仗。他身上的5处伤疤,每一处都刻着“打鬼子、捉汉奸”的故事,而那段战争岁月也早已刻在了老人的灵魂深处。
编辑: 丁桃,实习编辑:胡洋上佳
责编: 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