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遇“假”升温:亲子经济催生消费新业态

时间:2025-07-23 15:09:00

家长带着孩子在南昌万象城一儿童乐园内玩耍

南昌大悦城商场设置的室外小型喷泉深受孩子们欢迎

  随着暑期来临,“有孩儿”家庭正掀起新一轮亲子度假消费热潮,“一拖N”的亲子消费经济赛道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从亲子餐厅到儿童乐园,从亲子旅游到教育培训……一系列亲子消费业态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家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亲子消费

  多元业态蓬勃兴起

  儿童乐园是亲子消费的传统热门场所。近年来,南昌入驻不少中高端室内儿童乐园,虽然单次消费价格不低,但热度依然不减。

  日前,在南昌万象城3楼一家热门连锁儿童乐园,孩子们玩乐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游玩区域,家长们则在一旁看护。

  “这里的娱乐设施比较多,虽然价格有些贵,但孩子很喜欢,玩得也开心,周末和放假只要有时间就会带她来。”家长张佳钰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儿童乐园自2022年在南昌开设首店以来,如今已在南昌三大商场开设有3家分店,面积最小的也有2000余平方米。“每次来,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小孩子都不愿意走,周末放假更是人满为患。”家长余菁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主要是周末和节假日人比较多,现在暑假期间每天人都很多,最早从上午10点开始就有家长带孩子来玩。”

  除室内外儿童乐园,暑期也是亲子研学、游学、文体素质培训的高峰期。记者从南昌一家研学机构了解到,近年来,前来江西和南昌研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南昌出发前往国内其他城市研学的也不少,单人平均花费在3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各类亲子酒店、家庭游作为亲子消费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昌也备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日前,飞猪发布的《2025年暑期出游风向标》显示,亲子家庭是暑期出游的主力军,占比达六成。

  创新求变

  打造亲子友好型消费环境

  面对亲子消费市场这片蓝海,商家们也纷纷通过不断翻新消费场景、细分消费市场,大力打造亲子友好型消费环境。

  最近的南昌,虽然天气炎热,也挡不住孩子们户外“放飞”的脚步。在湾里禾野朴宿,等不及太阳下山的孩子们一个个扑进泳池里,穿着泳衣套着泳圈,尽情享受水中的乐趣。

  经过前往成都等地的考察,2020年初,民宿主理人朱悦鸣夫妻辞职创业,就确定了亲子研学和手工活动的项目定位,他们的民宿设计了许多手工制作、放归萤火虫、果蔬采摘等活动,“成年人旅行是为了放松身心,喜静不喜动。但孩子们天生好动,把孩子吸引来了,大人自然也会跟着来。”朱悦鸣说。

  经过多年的运营,朱悦鸣将原先仅有的一小块菜园,发展成集农场、民宿、餐饮等于一体的专注亲子游的丰富场景。“事实也证明我们当初的路线走对了。”朱悦鸣颇具自豪地说,成年人的消费具有个体独立性,如果是带孩子,那必然就是“一拖N”的集体消费。

  而在市区的南昌朝阳天虹商场,近年来也因为丰富的孩童玩乐空间,而成为许多家庭“遛娃”热门地点。

  日前,记者在商场一楼中庭看到,商场设置的免费滑梯和攀爬架引得不少小孩驻足。“现在天气热,商场里凉快,也很干净,小孩子很愿意在这里面玩。”家住附近的刘女士一边看着女儿在滑梯上穿梭,一边对记者说。

  不仅如此,朝阳天虹商场三楼,彩虹钢片琴、拍打鼓、儿童足球机等免费游玩设施,以及四楼的攀爬绳索也是暑期遛娃的好地方。“这些玩具不像传统的游乐设施那么激烈,适合较小的孩子。”前来购物的赵霁说,原本是想快速购完物回家,但小孩从一楼到三楼,已经在商场的游乐设施玩耍了近1个小时。“孩子玩得是免费的,但每次都要顺带着在商场消费。”

  在消费场景创新方面,许多商场和购物中心积极打造亲子友好型消费环境,引入大量亲子业态,将原本单一的购物场所转变为集购物、娱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亲子消费空间。

  专家建议

  刺激消费别忽视“一米高”视角

  亲子消费的爆炸式增长首先源于新一代父母群体的价值观重塑。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90后”父母,普遍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国际化的视野,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养活孩子”观念,转而追求“培养孩子”。

  “对南昌而言,发展亲子经济是需要通过系统性的产业规划、文化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温度的‘儿童友好’生态。”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勇建议,如打造大型“赣鄱亲子”地标性综合体,深度挖掘南昌红色文化、豫章文化、赣商文化资源,设计系列亲子文旅产品,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孩子在旅途中模拟各类历史场景;在八大山人梅湖等景区开设传统工艺作坊,开展亲子陶艺、版画制作;推出“夜游滕王阁”亲子特别版,利用光影技术讲述《滕王阁序》故事;举办亲子消费节等。

  亲子消费市场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为南昌在发展竞争中赢得独特优势。“当一座城市真正学会从‘一米高’的视角看问题,它的发展必将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王勇说。(洪观新闻记者 熊婷婷 胡彦思 文/图 实习生 李慧心)